无土栽培的历程
无土栽培的起源可追溯到1859~1865年,由德国的沙奇斯和克诺普进行试验探索。他们成功地将化学药品加入水中制成营养液来栽培植物,并称之为水培。到了1920年,营养液的实验室制备已经实现标准化。
荷兰作为无土栽培最发达的国家之一,国际无土栽培学会就设在荷兰,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欧洲和荷兰的无土栽培发展。从1971年的20hm2面积,到1986年发展到3522hm2,再到1995年的8500hm2,直至2000年已超过1万hm2。无土栽培的主要作物包括番茄、黄瓜、甜椒和花卉,其中花卉占50%以上。荷兰的无土栽培以岩棉培为主,占据了总面积的3/4。其特点在于高度的机械化、自动化以及高水平的管理。
在我国,无土栽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1年,当时浙江农业大学教授陈子元在上海进行了无土栽培试验。然而,由于成本太高,该试验最终未能继续。直到1975年,山东农业大学才首次开展无土栽培西瓜的研究。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的无土栽培面积迅速增长,从1990年的7hm2,到1995年的100hm2,再到2000年的240hm2。我国引进了荷兰、日本等国家的无土栽培设施,并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,进行了无土栽培设施配套技术国产化的研究与开发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,我国引进和自己研制的无土栽培系统众多。
以下是无土栽培在不同阶段的图片:
荷兰无土栽培的发展
荷兰的无土栽培面积大,产量稳定且高产。例如,番茄的平均产量达到52kg/m2,黄瓜达到75kg/m2。主要采用岩棉培,占据了无土栽培总面积的3/4。荷兰的无土栽培具有高度的机械化、自动化和管理水平。
以下是荷兰无土栽培的图片:
中国无土栽培的发展历程
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的无土栽培面积得到了显著的增长。从无土栽培的引进、消化吸收到自主研发,我国在无土栽培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。
以下是中国无土栽培发展的图片: